?
輿情智庫 2020-12-02
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一級調研員余鯤先生在接受央媒專訪時提出,用戶動態選擇網絡,就是任何用戶都可以隨時隨地切換到其中任意的任何計算機網絡。具體而言就是任何用戶隨時都可以在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廣電所接入的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IPv6)和新一代互聯網(IPV9)之間無障礙地一鍵切換,任意出入、來回穿梭,而且只花一份錢。這樣,互聯網上的用戶和內容就都可以平滑過渡到新一代互聯網(IPV9)——主權網絡。 余鯤先生在此前與有關部門輿情與信息安全負責人交流溝通時分析說,用戶動態選擇網絡在技術上可行,商業上照顧了各方利益,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初步得到實施和驗證?,F在需要在網絡提速降費行政命令的基礎上,深化接入網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增設試點,然后再向全國推廣,進而實現網絡提速降費市場化,讓用戶順理成章地動態選擇網絡。 接入網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中央深改辦牽頭,網信辦、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民政部、國資委、商務部、外交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廣電等企事業單位和相關大型信息平臺、民營企業等方面的配合。 要拿出“兩彈一星”的精神、建設北斗系統的成功經驗來建成主權網絡。
與此同時,余鯤先生提出了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本著用戶利益至上的原則,施行接入網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徹底實現電信競爭。
1. 確保業主對住宅小區通信線路的所有權。以《物權法》頒布的2007年為界,對2007年后建設的居民住宅小區,明確業主擁有住宅小區建筑規劃紅線以內的所有信息基礎設施的所有權;2007年以前建設的居民住宅小區,能明確業主所有權的則還給其所有權;不能明確界定所有權的,也要明確業主現在必須擁有充分的使用權。如果現實中難以執行的話,可以《光纖到戶》國家強制標準的2013年為界。
2. 修訂《光纖到戶》國家標準,讓基礎電信運營商的權力只到達住宅小區的設備間。這樣會產生一個全新的行業,接入網絡服務業。當住宅小區的信息基礎設施辦理完畢所有權(或使用權)歸業主后,基礎電信運營商不再適宜運營維護住宅小區的網絡,住宅小區的網絡應該由業委會這類的機構聘用第三方專業機構(接入網絡服務業)來維護改造和升級?;A電信運營商以往對接入網絡維護費用的支出轉為對接入網絡服務業的支付。
3. 保障用戶動態選擇網絡的權利。直到今天,由于“網絡以壟斷用戶謀利”這種傳統理念作祟,各地還在枉顧工信部的三令五申,上演各種形式的壟斷計算機網絡用戶的鬧劇,千方百計地限制用戶的選擇網絡權利,小到物業公司,大至四大電信運營商無不如此,例如專用上網的貓,資費捆綁等。此風剎不住,則用戶動態選擇網絡的前景堪憂。工信部、住建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要根據《民法典》梳理、廢除這些公司的所有不合理商業條款和各種暗度陳倉的辦法。 以上這三點基本可以確保用戶能夠擁有和使用動態選擇網絡的權利,特別是對互聯網和新一代互聯網(IPV9)這兩個網絡空間的動態選擇的權利,從而引發基礎電信運營公司強烈的危機感,徹底激發其競爭潛能,創造新的高質量服務項目。如果把IPv6網絡作為一種中美外交的籌碼,不妨讓用戶也可以動態訪問IPv6網絡。
第二,建成主權網絡,解決新一代互聯網(IPV9)的用戶和信息平臺互相死鎖的問題,使其成為我國的主權網絡。
1. 確保新一代互聯網(IPV9)的骨干網與中國互聯網交換中心連接,實行網間結算。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廣電作為傳輸網絡,要支持用戶接入新一代互聯網(IPV9)。
2. 信息內容平臺的容錯服務器連接新一代互聯網(IPV9)。
3. 授予新一代互聯網(IPV9)商業運營許可。
在接入網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這三點能夠確保建成主權網絡?;ヂ摼W的用戶就是主權網絡的用戶,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平臺就是主權網絡的信息內容平臺。主權網絡無需再建設城域網,用戶很快就可以在互聯網和主權網絡這兩個網絡空間自由穿梭。 信息內容平臺的容錯服務器一定是與其主服務器不同的某個骨干網連接,把這個連接改到主權網絡的骨干網就是了。這不會讓其付出過多的代價,甚至因為主權網絡還有可能便宜些而讓信息內容平臺降低成本。 這樣,互聯網上的用戶和內容幾秒鐘就可以全部容納到主權網絡上來,一旦進入戰爭時期,信息保衛戰幾秒鐘就獲勝了;和平時期,主權網絡的國際出入口實行雙向結算 ,甚至,不等美國對我進行互聯網的停服斷網,我就可以隨時主動斷網。 為昭示主權網絡,政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率先使用主權網絡。政府內網使用IPV9協議替代IPv4協議,政府外網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平臺連接到主權網絡,帶動社會上的信息平臺移入到主權網絡。
第三,向下兼容,形成新的技術產業,開拓國際市場。
1. IPV9協議可以兼容IPv4協議和IPv6協議,所以可以在新一代互聯網(IPV9)上保留互聯網以往的一切成果。
2. 圍繞IPV9協議而生產的設備會逐漸形成新的產業鏈,圍繞新一代互聯網(IPV9)的運營管理和應用管理也會產生新的計費系統、管理系統等軟件類產品。
3. 同時,以IPV9協議為基礎的ISO未來網絡將在各國形成類似于電話網絡那樣的主權平等的網絡,所以我們圍繞IPV9的軟硬件產品就相當于先行一步而獲得比較優勢,形成壓倒性出口。
第四,過渡政策。
從現在開始,由互聯網向新一代互聯網(IPV9)過渡,許多用戶還是無法立刻接入到新一代互聯網(IPV9),無法直接體驗到其成長為主權網絡的美妙。那么,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讓用戶穿過互聯網領略新一代互聯網(IPV9)的成長過程。方法是在互聯網的用戶終端上設置該終端的備用DNS服務器地址,指向IPV9,使所有瀏覽器將含有“.chn”為后綴的域名轉入到新一代互聯網(IPV9)中去解析。
第五,為新的網絡誕生創造條件。
當我們在國內成功實現用戶動態選擇網絡后,任何新型的網絡結構和協議都有可能被用戶選擇到,那么不僅我國自己,各國的網絡創新都將愿意以我國為基地進行試驗,創造新型網絡。這將激發我國更大的創新潛力,促進更深刻的國際交流,開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新途徑,讓我國用戶先行享受信息社會最先進的成果。
(中國決策科學系列叢書編委 、新華社高級編輯 楊兆波)